新华社总结电信资费五大“套路”,一点都不专业
2018-08-09 09:37:05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新华社《55元=199元,电信资费套餐背后有多少“套路”等着你?》被各种媒体广泛转载,该文包含这样的内容,“记者调查发现,当下在流量不清零、取消漫游费等惠民举措陆续实施的同时,营运商提供的优惠资费套餐却往往潜藏着种种“套路”,使不少消费者对降费“只闻其声不见其实”。”,并列举了六大“套路”,可以说是全面的否定了运营商提速降费的成绩。但此文有明显的偏差。


套路一:规则复杂要“精算”。虽然手机套餐资费信息都是公开的,但其使用规则和条件纷繁复杂。

点评:套餐复杂,一直是电信套餐的问题,但文中反复举一个例子说运营商“套路”,不推荐低价套餐,是站不住脚的。龙先生原来采用的129元北京不限量套餐,人到广州后,流量资费不合适了,要改为全国流量,营业员提供了199元的全国不限量套餐,这并没有错。129元和199元属于运营商不限量套餐序列,用户从省内不限量改为全国不限量,是一个正常的建议。另从5月开始,新申请的不限量套餐已没有省内不限量,而129元省内不限量的老用户在7月1日也会直升为全国不限量。

运营商的手机套餐基本可以总结为低价的月租套餐,中等价位的日租套餐,高价的不限量月租套餐,19元套餐是日租套餐,129元、199元是不限量月租套餐,直接得出“55元=199元”的结论并不合适。


“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秘书长冯念文认为,套餐“机关重重”的背后是运营商的“心机”,消费者想要享受到降费实惠,必须先成为“精算师”,“这是不公平的”。”,消协官员给电信运营商下这样的结论,令人意外,被新华社引用,更令人感到意外。当地的通管局和运营商市场宣传负责人都应该下岗。


套路二:客服推荐“升多降少”。消费者可以通过咨询运营商客服来了解和选择套餐,但不少消费者反映,通常客服推荐的都是高价套餐。并举例,记者询问客服,38元套餐流量不够用 ,客服推荐了99元不限量套餐。

首先,99元不限量套餐是一款性价比非常不错的套餐,第二,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幻想,商家完全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问题,且对用户有足够的、清晰的了解。这种情况下,客服推荐当前性价比较高的主流套餐,并没什么错。


套路三:流量“加油”价格高。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认为,尽管整体的费用看似降低了,但5元/30MB、30元/500MB的高价套餐外“加油包”普遍存在,成为“吸费黑洞”。

我从没有这么认为,也不认为这是“吸费黑洞”,我只是建议,主管部门不应该关注取消流量“漫游”费,而是应该推动这些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历史自费、标准资费,而且最贵的应该是0.3元/MB,我认为去年就应该统一到0.1元/MB。这比高价的“加油包”更不合理。其实,资费保持在这样的高价,运营商也没得到什么好处,因为超出套餐后,用户就不敢用流量了。


套路四:“不限量”套餐“达量降速”。

这个差点就说对了,湖南工商局判定三大运营商的宣传违反广告法了,并有一个区下了罚单。但判定的是宣传违法,而不是套餐“达量降速”违法。详见我此前的文章《“不限量套餐”宣传违反广告法首例罚单,三运营商一个都不少》、《运营商宣传“无限量套餐”如何才能不违法》。


套路五:捆绑销售,资费只准升不准降。并举了一个“去年办理了某运营商的“136元赠送宽带”的电信套餐”,只包含1GB流量,且不能更改为便宜的套餐。

捆绑销售,且在合约期内,不能更改套餐,这并没什么问题,何况一些地方的运营商还允许升级套餐(价格和套餐包含内容一起增长)。我一直建议,在目前资费快速下降的通道中,不要看着优惠就和运营商签长合约,否则套住了用户,也套住了运营商。我见过的最大的电信资费套餐“圈套”是某民营宽带运营商提供的50M宽带“缴五年送五年”,当时宽带主流网速是10M,几年过去了,现在宽带的主流网速已经是50M、100M。


看看经济日报2018年中国经济半年报对通信业的总结:预计全年电信业务收入增速在3%~4%之间(GDP增幅超过6%),全年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流量将超过6.5GB,提速降费还是“假摔”吗?

新华社总结电信资费五大“套路”,一点都不专业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